永井一正是日本平面设计师大师,针对其海报设计作品展开图像研究,发现其海报设计风格几经演变,且演变过程是紧跟时代发展的,从60、70年代的抽象几何风格开始,逐步演变到80、90年代的意象手绘风格,最终形成90年代末的禅意空寂风格;这种风格的演变,说明永井一正是一位对设计本质不断进行深入探索的思辨者,也是一位能将日本传统与西方文化很好地融入在海报作品中的集大成者。
受到西方艺术流派以及日本平面设计领域流行趋势的影响,永井一正的海报设计风格也是从顺应当时日本平面设计潮流的几何风格开始,把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日本传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到20世纪80、90年代己趋于成熟,再到创造出他自己的具有独特日本传统特色的海报设计,其整个海报创作风格演变都与日本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步,也可以说永井一正的海报设计是日本平面设计一个时代的产物。
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1929~),1929年出生在日本大阪市,他有个不太安定的年少生活,由于父亲当兵远赴战场长时间了无音讯,家乡被空袭烧毁,当时还是国中生的他,只能离开家乡大阪到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火车站当行李搬运工,开始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过着农夫般的生活。二战结束后,1951年(22岁)永井一正考入东京艺术大学雕塑专业,入学后,他对图案专业的设计课程非常感兴趣,却因为申请转系失败而中途退学,随后入职“大和纺织”,在其宣传部门担任一名平面设计师。1953年(24岁)加入当时被日本平面设计师作为最高设计团体荣誉的“日本宣传美术协会”(简称“日宣美”)。1960年(31岁)与龟仓雄策(1915~1997)注1、田中一光(1930~2002)注2、横尾忠则(1936~)注3等一批设计师一起创立了株式会社“日本设计中心”。[1](P.38)在1966年(37岁)完成冲绳海洋科学博览会和札幌冬季奥运会的系列设计之后,永井一正逐渐地成为“日本设计中心”的核心人物。
其海报表现的主题通常是宇宙,意图将几何细线抽象排列成规律性或无规则的律动形式(即边缘错视),以表现出强烈的耀眼效果,再通过运用光效应来塑造画面的深邃和纵深效果。在1966年(37岁)为“时间生活”(“TIME LIFE”)公司创作的《生命科学图书馆》系列海报中(见图上所示),画面主体是一个抽象化的几何椭圆形,它是由海报中心向外发散的线构成,有着明确的指向性与速度感,就像人的智慧之光自内向外发射出去,能迅速地将观看者的视线吸引并锁定到画面的中心点。
3
整个系列海报空间的底色色彩采用大面积的深色与图形的纯色产生律动般的对比,加强海报画面的层次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宇宙空间的无限性,正如他自己对这系列海报的讲解一样“具有生命的深沉空间是寂静无声的”。在海报作品《世博会’75》中(见图3所示),图底海平面的摄影图片很真实地呈现出大海的平静,说明这时候的永井一正能够娴熟地将摄影技术运用到设计中去。海报中波浪的表现是由浪花纹样结合长线条与圆形组合而成,并通过自下而上重复叠加的方式产生大海波澜起伏的视觉效果,与图底平静的大海影像产生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画面主体波浪的冲击感。
4
而在海报作品《日本古典表演艺术》中(见图4所示),画面底部由弧形色块重叠成山丘的模样,色块中铺满了樱花的花瓣,上密下疏,产生樱花花瓣落英缤纷之感。采用黑色为底色,画面中月球图案的位置很好地营造出宇宙浩瀚广袤的视觉效果,三根纵向牵绊着樱花图形的细线将底部的色块与画面中的宇宙空间衔接起来,并产生画面左右均衡的安定感,这样的设计手法,加强了设计作品的层次感,使整个画面流露出东方的古典韵律之美。
意象手绘风格的动物世界
5
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55岁至70岁)正是永井一正艺术创作的成熟时期,这时候的他在创作上开始转向自己偏爱的风格,从几何抽象风格逐渐转向具有东方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意象手绘风格。永井一正很喜欢东方传统艺术,他喜欢中国宋代院画、宋代山水画的线条以及江户时代画家俵屋宗达(生卒年不详)注4和尾形光琳(1658~1716)注5的风格,喜欢那种运用线条非常独到,接近于写实但又不是写实的意象感受。[5]他将中国艺术元素和日本传统元素融入到其创作中来,这个时期的海报已经看不到永井一正过去的那种抽象化几何图形和浩瀚深邃的宇宙空间,而是运用在东方传统文化中常常表现吉祥寓意的动物图形作为画面主体进行创作。从之前运用抽象线条或者几何图形的表现手法,逐渐转化为运用具体形态来表现动物的图形和象征意义,以表达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同一关系。
6
7
以1987年(58岁)《日本》主题海报(见图5所示)为分水岭,海报以手绘兰寿(日本金鱼的一种)与水纹、花与月的纹理来呈现日本传统美与现代性。兰寿的形态被各种日本传统装饰性纹样拼贴而成,它的姿态朴素且舒缓,乍看上去可爱且幽默,但两只眼睛不管观看者在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它在凝视着你。再看永井一正《我在这》主题海报(见图6、图7所示)是他从80年代后期(55岁左右)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图底中心的椭圆很好地完成了对画面的框架构图。画面借用动物的多样性,将本是在食物链对立的两类动物作为创作主体,通过异质同构的手法,将两类动物塑造在同一个椭圆形中,因为被并置和对立而产生着互动。它们虽然都张开了嘴,露出了满嘴的尖牙,但是它们的身体却始终保持着距离。它们看似互相进攻的肢体,却都拿着一束具有和平象征意义的柔软植物。这个时期的海报用色纯度不再如同几何抽象时期那样饱和度高,而是使用一些相对柔和的低纯度颜色。
永井一正这样手绘动物并不是为了展示动物可爱的一面,而是为了说明动物的存在不一定单是对抗和争斗,也可以通过力量的抗衡达到统一共生。这系列作品表达了日本民族以物我同一、物我互渗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物即是我,我即是物,以己度物,以物喻人,持续呈现了关于生命的主题和对生物间共生的思考。[1](P.39)
禅意空寂风格的生命世界
永井一正从90年代末(65岁左右)开始的创作风格变化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在他进入意象风格创作领域之后,并没有停下他对艺术探索的脚步。到本世纪初,他的设计创作不再是单纯以意象风格为重点,而是将更为鲜明的情感注入以《生命》为主题的海报创作之中,其中包含了关于生命、生活、生物等等各种设计主体的表现,创作主旨逐渐开始与日本“空”、“寂”的禅宗思想相契合,主张“少即是多”,创作手法多运用留白的方式,画面宁静,色彩素雅,蕴含着日本式的空寂之美。相较之前单纯的动物类图形构成,海报创作主体更为灵活,陆续开始将昆虫类、植物类以残缺或透叠的方式构成设计主体。
在海报《生命2005》(76岁,见图8所示)中,整个画面只出现一个残缺的天鹅头像,其左侧头部的三分之一消失,使其轮廓不完整,只留下天鹅左眼的外部轮廓,但在视觉感受上,按照格式塔原理,人们的视觉体验却能自动将其补充完整。而在海报《日本招贴的今天:苏黎世》(见图9)中,是以移花接木的图形创意手法表现作品,其创作手段是由其他设计元素替代部分图形,但最后会组成一个完整的轮廓造型。如图8所示,该海报主体是一只直立的丹顶鹤,其双脚由一枝竖直的牡丹花替代,绽放的牡丹花形似展开的双翅,背景的红色圆形代表着日本的国度,丹顶鹤与牡丹的寓意是长寿和富贵,整个海报表现出东方传统的古典美,也很好地契合了海报主题。
永井一正在这个时期还喜欢将与生命有关的文字运用在海报设计中,有些文字运用平涂的手法透叠在图形之上,每个字母有着大小和位置的变化,笔画粗细也不一样,将文字图形化,有些文字是使用很细的笔画,用鲜艳的颜色去表现,这样的方式一般用于文字在画面比例较少的时候,能将文字凸显出来。
海报《生命2013》(84岁,见图10所示)就能看出近期永井一正对各类元素的综合运用能力,海报中有人类、动物、植物,图形都采用平面化装饰表现手法。动物图形中充满独特的装饰纹样,其尾部写着“生命”的风筝在左右着动物的走向,旁边比肩飞行的羽人上骑着一只猴子。画面中的植物告诉我们正确的风向,“生命”文字与生物体呈同一方向编排且与植物的风向相反,表达了他们逆风而上的决心,这是一种对顽强生命的歌颂。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